乳房自我檢查點做好?醫生詳解3大正確步驟、黃金檢查時機與警號

乳房自我檢查是每位女性守護自身健康的關鍵一步。作為香港女性的頭號癌症殺手,乳癌的威脅不容忽視,而及早發現更是提高治癒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將由醫生詳盡解說乳房自我檢查的3大正確步驟、黃金檢查時機,以及需要警惕的異常警號,助您掌握正確方法,建立個人乳房健康防線。

為何要定期自我檢查乳房?

我們都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乳房健康當然也是重要一環。定期進行乳房自我檢查,是您主動關心自己身體的好方法,幫助您更了解自己的乳房,時刻保持警覺。

建立個人乳房健康基線,及早察覺異常變化

您最了解自己的身體。透過每個月的乳房自我檢查,您可以逐步認識自己乳房的正常狀態,包括其觸感、外形以及任何細微的變化。這就好像為您的乳房建立了一個「健康基線」。有了這個基線,您便能更容易察覺到乳房可能出現的異常變化,為及早求醫奠定基礎。

香港女性頭號癌症:數據揭示及早發現的重要性

說到乳房健康,乳癌一直是香港女性不能忽視的健康議題。來自相關機構的數據清楚顯示,及早發現乳癌真的非常關鍵,因為它與治療效果有莫大關係。

乳癌為香港女性最常見癌症,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乳癌近年來已經成為香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發病率持續上升。根據統計,過去二十多年間,香港每年乳癌新症數字由大約八百宗,增加到近期超過二千宗。此外,乳癌的發病年齡範圍廣泛,由二十多歲開始,一直延伸至五十歲以上為高峰期。這說明各年齡層的女性都應留意乳房健康。

關鍵數據:九成乳癌由患者自行發現,突顯自我檢查角色

許多女士可能認為自我檢查成效不大,但一個非常重要的數據,清楚說明了乳房自我檢查的重要性。高達九成的乳癌個案,都是由患者自己首先發現乳房的異常。這個數字確實突顯了乳房自我檢查的重要角色,它是您及早發現問題的第一步。因此,熟習乳房自我檢查時機與技巧,是一種有效的乳房自我檢查衛教。

早期發現治癒率高,定期自我檢查是守護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醫學研究證明,乳癌若能早期發現,治癒率會大大提高,治療選擇也會更多。因此,定期進行乳房自我檢查,無疑是您守護自己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它為您提供了及早發現乳房異常變化的寶貴時機,並可配合專業檢查,為您的健康建立更全面的保障。

乳房自我檢查的最佳時機與專業篩查建議

掌握乳房自我檢查的黃金時機,配合專業篩查,是守護乳房健康的關鍵一步。以下將深入探討最佳的檢查時機與不同年齡層的專業建議,希望這份乳房自我檢查衛教資訊能幫助您更了解如何有效地進行自我管理。

檢查的最佳時機:配合個人生理週期

了解您的身體狀況,是選擇合適乳房自我檢查時機的首要條件。配合個人生理週期,可以確保在乳房狀態最有利於檢查時進行,減少因為生理變化而產生的困擾。

未停經女性:月經週期開始後第7至10天,此時乳房最柔軟、較少脹痛

未停經的女性朋友,進行乳房自我檢查的最佳時機,通常是月經週期開始後的第七至第十天。這個時段,身體荷爾蒙水平相對穩定,乳房組織會比較柔軟,脹痛感也最少,方便您更準確地觸摸任何細微變化。這也是進行乳房自我檢查時間最理想的選擇。

已停經/更年期女性:每月固定選擇一天(如每月1號),建立規律習慣

若您已停經或正值更年期,由於沒有月經週期可循,建立規律的乳房自我檢查時機就變得特別重要。建議您每月固定選擇一個日期,例如每月一號,長期堅持,便能更容易察覺乳房的細微改變。

特殊情況:懷孕、哺乳期或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婦女應諮詢醫生

至於懷孕中、正在哺乳,或正在接受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婦女,您的乳房可能會受荷爾蒙影響而有不同變化。為了獲取最適合您的乳房自我檢查衛教建議,務必諮詢您的醫生,由醫生判斷最佳的檢查時機與方法。

各年齡層的專業篩查建議

乳房健康管理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除了定期的乳房自我檢查,配合專業的臨床檢查與影像學篩查同樣不可或缺。不同年齡層有不同的建議,幫助您建立最全面的防護網。

20至39歲女性:每月自我檢查,每兩年一次臨床檢查

對於二十至三十九歲的女性,除了每月持續進行乳房自我檢查,我們亦建議您每兩年進行一次臨床乳房檢查。這類檢查由專業醫生執行,透過觸診能彌補自我檢查可能未能觸及的盲點,提供更專業的評估。

40至49歲女性:每月自我檢查,每年一次臨床檢查,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造影

當您步入四十至四十九歲,乳房健康監測便需更為嚴謹。除了每月勤力進行乳房自我檢查,我們強烈建議您每年進行一次臨床乳房檢查,並且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乳房X光造影能有效偵測到肉眼或觸摸難以發現的早期病變,是這個年齡層重要的篩查工具。

50歲以上及高危族群:每月自我檢查,每年一次臨床檢查及乳房X光造影

對於五十歲以上,或有家族病史等高危族群的女性,更全面的乳房檢查更是不可或缺。請您每月堅持乳房自我檢查,同時每年接受臨床乳房檢查及乳房X光造影,以便及早發現潛在風險,確保乳房健康無虞。

乳房自我檢查教學:正確步驟圖文全攻略

姊妹們,乳房自我檢查是我們守護自己健康的重要一環。了解正確的乳房自我檢查步驟與乳房自我檢查時機,就像為自己增添了一份私人健康地圖。透過這份乳房自我檢查衛教指南,大家能夠學會如何仔細檢查,及早發現身體的微小變化,從而保護自身的乳房健康。

準備工作:營造合適的檢查環境

在開始乳房自我檢查前,先為自己營造一個舒適又合適的環境。這樣檢查起來會更順暢,也會更有效率。選擇一個好的環境,能讓大家更專心地進行檢查,也不會因為環境不佳而錯過任何細節。

選擇光線充足、有鏡子的地方

首先,大家應該選擇一個光線充足的地方進行乳房自我檢查,房間要有鏡子。充足的光線能讓大家清楚地觀察乳房的皮膚變化、外形輪廓。鏡子則能幫助大家從不同角度檢視乳房,這樣就能看到肉眼可見的異常。

可於沐浴時進行,肥皂泡沫有助手指順滑移動

大家也可以選擇在沐浴時進行檢查。肥皂或沐浴露產生的泡沫有助於手指在皮膚上順滑移動,這樣更容易觸摸到乳房組織的深層變化。同時,洗澡時身體放鬆,也比較能專心。

如皮膚乾燥,可塗抹潤膚霜或嬰兒油輔助

如果皮膚比較乾燥,大家可以在檢查時塗抹一些潤膚霜或嬰兒油。潤膚霜或嬰兒油有助於減少手指與皮膚之間的摩擦,使觸摸感覺更敏感,這樣手指更容易滑動,也方便大家仔細感受乳房內的組織狀況。

第一步:觀察 (看) — 鏡前檢查

準備好環境後,我們便開始第一步:觀察。這一步會在鏡子前進行,大家要仔細看看自己的乳房有甚麼變化。觀察是乳房自我檢查的重要環節,因為有些異常可以從視覺上發現。

姿勢一 (雙臂垂下):觀察乳房大小、形狀是否對稱,有否異常輪廓

首先,大家雙臂自然垂下,站在鏡子前。這個姿勢下,請仔細觀察兩邊乳房的大小、形狀是否對稱。同時,也要留意乳房的整體輪廓有沒有出現凹陷、腫脹或其他不尋常的變化。大家應該要熟悉自己乳房的正常外觀。

姿勢二 (雙手叉腰):收緊胸肌,觀察皮膚有否出現點狀凹陷(酒窩狀)或橘皮樣變化

接著,大家雙手叉腰,並稍稍收緊胸肌。這個動作會讓乳房組織略微繃緊,這樣大家就能更容易觀察乳房皮膚有沒有出現點狀凹陷,像小酒窩一樣。另外,也要檢查皮膚有沒有變成橘皮樣變化,即是皮膚粗糙、毛孔擴大,像橘子皮的表面。

姿勢三 (雙臂高舉):觀察乳房下方及整體形態在提拉時的變化

然後,大家將雙臂高舉過頭。這個姿勢會提起乳房,讓大家能清楚地觀察乳房的下方。同時,請留意乳房的整體形態在提拉時有沒有任何改變,例如有沒有出現固定不動的部位,或是不尋常的拉扯感。

重點觀察:乳頭有否凹陷、移位、結痂或異常分泌物

在觀察的過程中,乳頭也是重點檢查對象。請大家仔細觀察乳頭有沒有出現凹陷、位置有沒有移位。同時,也要看看乳頭表面有沒有結痂、潰瘍,或是從乳頭自動流出任何不尋常的液體或帶血絲的分泌物。

第二步:觸摸 (觸、臥) — 站立及仰臥檢查

觀察完畢,現在來到更關鍵的第二步:觸摸。這一步需要我們用心感受乳房組織的狀況。我們會在站立及仰臥兩種姿勢下進行,這樣就能更全面地觸摸到乳房的各個部位。

正確指法:並攏食指、中指、無名指,用指腹而非指尖按壓

觸摸時,大家要使用正確的指法。請並攏食指、中指、無名指這三隻手指,用指腹的部分輕輕按壓乳房,而不是用指尖。指腹的接觸面積較大,這樣更能感受到乳房內的細微變化,例如硬塊或結節。按壓力道要適中,既要能觸及深層組織,又不能太重引起不適。

站立檢查 (淋浴時):一隻手置於腦後,用另一隻手檢查對側乳房

大家可以在淋浴時進行站立檢查。首先,將要檢查的一側手臂舉起,放到腦後。然後,用另一隻手的三隻指腹檢查對側的乳房。例如,檢查右邊乳房時,就舉起右手,用左手檢查。在濕滑的皮膚上,手指移動會更順暢。

仰臥檢查:肩下墊一薄枕,手臂置於頭下,使乳房組織均勻攤平

站立檢查後,大家可以在床上進行仰臥檢查。平躺在床上,在肩下墊一個薄枕頭,並將檢查側的手臂置於頭下。這樣能使乳房組織均勻地攤平在胸壁上,檢查起來會更容易觸摸到深層的部位。

檢查範圍與路徑:全面覆蓋整個乳房(由鎖骨至肋骨下緣,胸骨中線至腋下),以環形螺旋或垂直上下方式進行

無論是站立還是仰臥檢查,檢查範圍都必須全面。大家要覆蓋整個乳房區域,從鎖骨下方到肋骨下緣,以及從胸骨中線到腋下。檢查的路徑可以選擇環形螺旋方式,從乳頭周圍向外擴展;也可以選擇垂直上下方式,像梳子一樣,一排排地檢查,確保沒有遺漏任何部位。

第三步:擠壓 (擰) — 檢查乳頭及腋下

最後,我們會進行第三步:擠壓。這一步是檢查乳頭和腋下這兩個關鍵部分。這兩個部位雖然細小,卻是乳房健康的重要指標,不能輕忽。

輕輕擠壓乳頭,觀察是否有任何不尋常或帶血絲的分泌物

檢查乳頭時,大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擠壓乳頭。然後,仔細觀察是否有任何不尋常的液體流出。特別要留意分泌物的顏色、性質,例如有沒有變成帶血絲的分泌物,或是否有異味。任何異常分泌物都應記錄下來。

仔細檢查腋窩,留意是否有任何腫大的淋巴結或硬塊

腋窩是淋巴結集中的地方,乳房的淋巴回流會經過這裡。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細檢查腋窩,用指腹輕柔地觸摸,留意有沒有任何腫大的淋巴結或硬塊。如果發現異常,請記下位置和大小,以便諮詢醫生。

發現異常怎麼辦?保持冷靜與尋求專業協助

在進行乳房自我檢查時,發現一些異常情況,這是我們都不想遇到的,但請您先保持冷靜。乳房自我檢查的重點在於提高警覺,不是自己嚇自己。若不幸發現有異,尋求專業協助是最重要的步驟。

保持冷靜,切勿拖延求醫

進行乳房自我檢查,如果摸到不明硬塊或察覺其他異常,心裡難免慌張。不過,請您放心,這並不代表就是患上癌症。

發現硬塊不等於癌症:十居其九的腫塊為良性(如囊腫、纖維腺瘤)

統計顯示,乳房中發現的腫塊,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是良性。常見的良性腫塊包括囊腫(俗稱水瘤),它是乳腺分泌物積聚而成,以及纖維腺瘤,這是一種由纖維和腺體組織組成的腫瘤。它們通常對身體沒有害處,轉變成惡性的機會很低。因此,一旦發現異常,我們應保持理性,避免過度憂慮。

只有醫生能作專業診斷,延誤會錯失治療黃金期

儘管多數腫塊屬良性,但只有專業醫生才能透過進一步的檢查,給出明確的診斷。自行猜測或拖延求醫,可能會錯過及早診斷的黃金時機,尤其對於惡性腫瘤而言,早期發現與治療對預後影響很大。定期進行乳房自我檢查並注意乳房自我檢查時機,就是為了能及早發現任何變化,然後及早求醫。

應立即求醫的警示信號

進行乳房自我檢查衛教時,我們也會強調哪些信號需要特別留意。以下是一些關鍵的警示,一旦發現,應立即尋求專業醫療評估:

與月經週期無關,且持續存在的硬塊或增厚組織

如果您發現乳房或腋下有硬塊或組織增厚,並且這個情況與您的月經週期沒有關係,在經期結束後仍然持續存在,就必須提高警惕。乳房自我檢查時間通常建議在月經後,因為這個時候荷爾蒙影響較小,乳房組織也較柔軟,更容易辨別非週期性變化。

乳房大小或形狀出現不尋常的改變

留意您的乳房是否有不尋常的變大、變小,或者形狀、輪廓出現明顯不對稱或畸形。這些視覺上的變化,可能是內部組織變化的跡象。

皮膚出現凹陷、皺褶、紅腫或皮疹

乳房皮膚的變化也很重要。例如,皮膚出現像橘皮般的凹陷、有皺褶、局部紅腫發熱,或者出現久治不癒的皮疹,這些都應該立即求醫。

乳頭持續疼痛、凹陷或有異常分泌物

乳頭如果持續感到疼痛、原本正常的乳頭突然凹陷,或者發現有任何不尋常的分泌物(特別是帶血絲或清澈液體),這也是重要的警示。

腋下或鎖骨附近出現腫塊

除了乳房本身,腋下及鎖骨附近的淋巴結也需要檢查。如果發現這些位置有任何不明腫塊或腫脹,這可能代表乳腺組織或其他部位的異常。

就醫準備:如何與醫生有效溝通

一旦您決定求醫,充分的準備能幫助醫生更快速、準確地了解您的情況。這也是乳房自我檢查衛教的一個重要環節。

準確記錄發現異常的位置、大小、觸感及時間

您可以事先記錄下您發現異常的具體位置(例如左乳房外上側)、估計的大小、摸起來的觸感(例如是軟是硬、邊界是否清晰),以及發現的具體時間。這些詳細資訊,會對醫生的診斷非常有幫助。

準備個人及家族病史相關資訊

醫生會詢問您的個人病史,例如是否有其他疾病、正在服用哪些藥物,以及您的月經週期狀況。同時,家族中是否有成員曾患乳癌或其他癌症,這些家族病史資訊也是診斷的重要參考。這些資料能幫助醫生全面評估您的風險因素。

自我檢查並非全部:建立全方位乳房健康防線

親愛的朋友,我們一直強調乳房自我檢查非常重要,它是守護您乳房健康的第一道防線。然而,我們也需要明白,單靠乳房自我檢查是不足夠的,要為乳房健康建立真正全面的防線,我們需要結合更多專業的醫療支援。

「乳房自我檢查」的角色與局限性

目標在於「提高警覺」,而非「自我診斷」

進行乳房自我檢查,主要目的是讓您熟悉自己乳房的正常狀況。這樣,當乳房出現任何微細變化時,您便能及早察覺。簡而言之,乳房自我檢查是一個提高警覺的工具。它提醒您可能出現異樣,然後促使您尋求專業醫生的意見,而不是讓您自行判斷乳房問題。這就是乳房自我檢查衛教的核心意義。

微小或深層的腫瘤可能難以透過觸摸發現

雖然乳房自我檢查是重要的第一步,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它的局限。有些非常微小,又或生長在乳房深層的腫瘤,單靠觸摸可能很難察覺。例如,一些早期癌變的跡象,例如微鈣化點,即使是很有經驗的人也未必能觸摸得到。因此,我們不能只依賴乳房自我檢查來判斷乳房健康,或者將乳房自我檢查時間與專業篩查混淆。

專業檢查的無可替代性

正因為乳房自我檢查存在局限,專業的乳房檢查便變得無可替代。這些專業檢查透過醫生的豐富經驗,加上先進的儀器輔助,可以發現許多我們自行檢查時容易錯過的細節。

臨床乳房檢查:由醫生進行的專業觸診

臨床乳房檢查是由經驗豐富的醫生親自進行的專業觸診。醫生會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觸診技巧,系統地檢查您的乳房及腋下淋巴結。他們可以識別出一些不易察覺的硬塊,並判斷其性質,給予您更專業的意見。這與我們自行進行的乳房自我檢查有所不同,專業觸診的深度和準確度更高。

乳房X光造影 (Mammogram):有效發現微鈣化點等早期癌變跡象

乳房X光造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影像學檢查。它主要利用X光穿透乳房組織,拍攝乳房的內部影像。這種檢查特別善於發現肉眼或觸診難以察覺的微鈣化點,這些微鈣化點有時候是乳癌的早期警號。因此,定期進行乳房X光造影,對於早期發現乳癌意義重大。

乳房超聲波 (Ultrasound):輔助X光造影,尤其適合乳腺組織較緻密的亞洲女性

除了乳房X光造影,乳房超聲波也是一個重要的輔助工具。超聲波利用聲波來生成乳房內部的實時圖像,它特別適合乳腺組織較為緻密的女性,例如許多亞洲女性。在乳腺緻密的乳房中,X光造影的圖像可能不夠清晰,此時超聲波就能提供額外資訊,幫助醫生更全面地評估乳房狀況,辨別腫塊是實心還是充滿液體的囊腫。

結合三者:達致最全面的乳房健康監察

為了全面守護我們的乳房健康,最好的方法是將上述三種檢查結合起來。單一的檢查方法都可能存在盲點,但若能互相配合,我們就能建立一個最堅固的健康防線。

每月自我檢查 + 定期臨床檢查 + 按齡影像學篩查 = 最佳防護網

所以,最佳的乳房健康監察策略是:每月進行乳房自我檢查,熟知乳房自我檢查時機,加上定期由醫生進行臨床乳房檢查,並根據您的年齡以及風險因素,配合適當的乳房X光造影或乳房超聲波等影像學篩查。這套「三合一」的策略,結合了乳房自我檢查衛教的意義與專業醫療的精準性,確保您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處理,為您的乳房健康提供最全面的保障。

乳房自我檢查常見問題 (FAQ)

經期前乳房脹痛並摸到硬塊,是正常的嗎?

不少女性朋友在經期來臨前,都會覺得乳房脹痛,有時甚至會摸到一些好像硬塊的組織。這些情況通常受荷爾蒙水平波動影響,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在月經結束後便會自然消退。因此,我們建議大家進行乳房自我檢查時,最好選擇在月經週期開始後約第七至第十天。這是一個適合的乳房自我檢查時機,因為此時乳房會比較柔軟,更容易分辨是否有異常變化。

為何即使有研究指自我檢查未能降低死亡率,仍建議繼續做?

您可能聽過一些研究指出,單純的乳房自我檢查未能直接降低乳癌的死亡率。可是,我們仍大力推廣這項乳房自我檢查衛教,因為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幫助您建立對自身乳房的熟悉感。當您習慣自己乳房的正常狀態,一旦出現任何細微變化,例如硬塊、形狀改變或皮膚異樣,您便能更早察覺。這份警覺性非常重要,因為及早發現異常,就能盡快尋求醫生專業檢查,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期。

進行乳房X光造影檢查會很痛嗎?

進行乳房X光造影檢查時,技術員需要將乳房輕輕壓平,目的是取得清晰的影像,這樣才能發現肉眼或觸摸難以察覺的微小病變。過程中,您可能會感到輕微的不適,甚至短暫的疼痛。不過,這種感覺一般只會持續短短數秒。我們理解這或許令人卻步,但是這項檢查對於早期篩查非常關鍵,因為它能有效偵測到非常小的變化,保障您的乳房健康。

如果一邊乳房已接受切除手術,還需要做自我檢查嗎?

若然您已有一邊乳房接受切除手術,很多人可能覺得只剩下單邊,便毋須再做乳房自我檢查。其實不然,即使只有一邊乳房,您仍然需要每月定期為餘下的乳房進行仔細的檢查。同時,接受手術的胸壁與腋下區域,也應一併留意,因為乳腺組織可能殘留,或是淋巴結可能發生變化。持續關注您的身體狀況,是對健康負責任的表現。